在生產管理中,計劃管理人員是最經常打亂計劃的人,通常是以急件為由,甚至不惜搬出領導的官威,靠升級投訴,而不是靠做好計劃管理來完成任務。他們從一開始就沒能建立起好好排生產計劃,嚴格執(zhí)行,并在既定的規(guī)則內應對變化的良性習慣。這樣的結果導致遵從好習慣的計劃員根本無法做好工作,讓想改善的人也無從下手。這是計劃管理問題上的路徑依賴。在生產環(huán)節(jié),管理人員則一直習慣于用增加庫存的辦法來應對生產過程中的設備故障、人員不足、質量問題等異常情況。降低庫存只會增加完不成任務而被責備的風險完全埋沒了,應讓生產更加精益而得到的表揚。而計劃管理人員的插單,即靠投訴來保障交付的路徑依賴,進一步強化了生產環(huán)節(jié),增加庫存的慣性,這是對庫存的路徑依賴。
在解決導致這些問題的深層原因時,你還會發(fā)現那些更深一層次的問題,也往往是因為不恰當的路徑依賴導致的。比如人員不足的問題。通常的說法是招不到人,但最基本的事實是,中國有14億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怎么會招不到呢?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管理人員過于依賴于靠降低員工工資水平,而不是提升效率來控制成本,這是在成本控制上的路徑。依賴在分析深入一些在提升效率方面,1911年,泰勒就提出了改善效率的方法,追求管理的規(guī)范化和作業(yè)的標準化,也就是科學管理。但100年后的今天,管理人員仍然習慣于依賴于員工的經驗和技能,這是在提升效率上的路徑依賴。而他又與靠低薪控制成本的策略相沖突,所以效率沒能得到改善。惡性的路徑依賴讓每一塊業(yè)務相互制約著彼此的進步空間,形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全面,而系統(tǒng)的阻力讓改善步履維艱。
轉載:http://www.yniwn.cn/zixun_detail/118062.html